层析过程色素来源及去除方法

发布日期:2025-10-15 浏览次数:32
层析过程色素来源及去除方法
Bvsbio
每个做层析的研究人员,估计对色素都不陌生吧,层析过程中,色素问题是个很头疼的问题,有的一次上样后,填料直接变成黄色,灰色,粉红色,看起来不美观,这都是次要的,关键是直接影响填料的分辨率,收率,产品质量和填料寿命。 下面从色素来源、原理及去除方法等方面做个系统的总结。

一、色素的来源

1.培养基组分 :铁离子、维生素 B12(尤其是转化为羟氧-B12后) 等成分在培养过程中与 蛋白质和抗体分子结合,形成粉色或黄色色素(如色氨酸氧化导致黄褐色)。

2.金属离子反应 :铁离子在高 pH 环境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,造成填料黄褐色和红褐色污染。这些铁离子可能是来自于反应培养基残留,也又可能来自于管路,溶液器皿。

3.酶促反应 :比如毕赤酵母发酵产品,在诱导中后期,AOX1 醇氧化酶会释放出来,结合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(FAD)形成八聚体,就会形成绿色色素。

4.工艺设备接触 :金属设备溶出离子,特别是金属容器或培养基氧化性组分(如 B 族维生素)与蛋白质相互 作用。

二、色素的特性及作用原理




不同色素由于其化学性质差异,与填料的结合强弱也不一样:

●疏水作用 :疏水性色素(如脂类)与填料疏水基团结合。

●离子键/共价键 :带电荷色素(如阴离子色素)与离子交换填料静电吸附 ;羟氧-B12与蛋 白质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。

●分子筛效应 :大分子色素被凝胶过滤填料截留。

污染后表现为填料颜色加深、载量下降 ,严重时导致填料塌陷。

三、色素去除方法

1. 针对性清洗(根据色素类型)

●铁离子色素(黄褐色) :

●0.5M 磷酸处理 8-12 分钟 :高效溶解氢氧化铁,避免长时间处理导致铁离子二次吸附

●禁用高盐/表面活性剂(无效)

●维生素 B12 衍生色素(粉色) :

●0.3M 组氨酸+0.5M NaCl(pH4.0 )  :破坏 OH 自由基

● 1M 醋酸+4%半胱氨酸 :切断共价键

●疏水性色素(如脂类) :

●0.5M 非离子去污剂、70%乙醇或 30%异丙醇 :利用相似相溶原理。

●顽固沉积色素 :

●混合试剂法 :1M NaOH+2M NaCl、6M 盐酸胍或 8M 尿素,接触时间<30 分钟

2. 层析工艺优化


●亲和层析 :优化缓冲液破坏色素与填料的离子吸附

● 阴离子交换 :中性条件下色素带负电荷,可通过流穿模式吸附或高盐洗脱

●疏水层析 :利用色素与蛋白疏水性差异,调整盐类型/浓度梯度分离

●凝胶过滤 :分子量差异大时,通过脱盐柱或高分辨分子筛去除

3. 预防与维护

●上游控制 :选择低铁/维生素需求的细胞株 ,优化培养基组分

●清洗规范 :

●避免强碱( NaOH )长时间接触(限 30 分钟内)

●清洗后立即中性保存,监测填料载量 /流速

●预处理 :料液过滤/澄清减少色素负荷,延长填料寿命

四、总结

色素污染源于培养基、金属离子及蛋白相互作用,需根据色素性质(电荷、疏水性、分子 量)选择去除策略。

色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难处理的问题,有时候无法靠单一的策略去除,需要查找原因,综合样品分析,过程优化,甚至填料筛选等,找到来源,然后设计系统的试验CIP方案,最终彻底解决这个问题。

欢迎联系博维斯生物,与我们的层析专家交流,得到最优解决方案。